top of page

中華木藝古建築之旅-傳承中華文化


活動回顧-中華木藝建築之旅


上年度有幸為一間官立小學策劃半天資優班中華文化活動,透過三個不同教育環節令學生有機會接觸木藝這個與中華文化息息相關的技術。


早上的環節,我們讓學生認識:

  1. 木藝與中華文化的關係- 由「衣食住行」到「生老病死」

  2. 木匠的傳說人物祖師爺魯班,介紹他的人物故事、相傳由他發明的工具、以及在本港由工程行業舉辦的慶祝習俗「魯班先師誕」。

  3. 透過嘗試各種傳統工具包括框鋸、墨斗、舉尺等等,學生可以體驗工具加工木材的互動,以及古人的智慧


    木工課程
    導師介紹木藝在生活上的角色,以及民間傳說


    木工課程
    同學得以體驗傳統工具-木鉋,了解工具是如何因應木材特質而設計出來的

    木工課程
    墨斗-木匠用以標示出直線的工具,雖然外貌與傳統墨斗不同但令人意外的是它的功能並無太大改變。

    木工課程
    嘗試使用雙人框鋸,截斷木塊

而第二環節我們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初步認識中國建築的概念,包括:

  1. 樑柱結構模擬模型- 結構能夠展示中國建築最科學和人性化的一面

  2. 斗拱系統模型- 斗拱作為中國建築的特色是如何兼顧力學與社會等級

  3. 亭屋拼搭實驗- 透過拼搭亭屋了解古人在設計房屋時遇到的挑戰



木工課程
以拼湊積木嘗試用木材模擬古人建造古建築的過程,代入當中的思考,例如需要應對雨水、地震等等自然挑戰

木工課程
導師示範古代匠人如何運用槓桿原理支撐龐大瓦片屋頂

在學生稍作休息後,我們從港島出發去鑽石山,帶領學生在香港最完整的仿唐古建築「志蓮淨苑」進行遊覽,由園林的奇石到水池、寺廟的山門到大殿,期間不時停駐、讓學生感受平靜,又邀請學生抬頭,用剛剛認識的古建築概念來感受中式建築斗拱飛簷的雄偉。



木工課程
比起山西的唐代木構真跡,在鬧市中興建的仿唐建築群「志蓮淨苑」別具一番風味,學生在這個空間不禁感到超然的平靜。

木工課程
「徹上露明造」天花不施裝飾的做法能夠讓學生一睹古建築的構造邏輯,尤其是建築發展高峰期的唐朝更能展現結構的豪勁感覺。

木工課程
不同制式/用途的古建築作為一個小單元,佈局後成為一個莊嚴的空間。




重溫整個木藝古建築之旅,我們希望透過「動手觸碰歷史,用眼見證智慧」的實踐學習,引導學生從三層次深化國民身份認同:  


1. 文化根脈的覺醒  

透過親手操作傳統工具與古建築模型,學生得以直觀感受中華木藝「以巧思應萬變」的技術哲學。正如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強調,唯有結合「課堂學習」與「親身體驗」,才能將文化知識轉化為身份認同的根基。  


2. 古今智慧的對話  

從魯班傳說至斗拱力學,活動緊扣教育局推動的「中華文化主軸」教學策略,讓學生在解構建築科學性的同時,理解傳統技藝承載的社會倫理與民族精神,呼應課程指引中「培養國家觀念、責任感」的目標。  


3. 未來行動的啟發  

志蓮淨苑的實地考察不僅是歷史場景的再現,更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傳統智慧應用於當代。正如公民科內地考察的設計理念,我們期望學生將文化自信轉化為具體行動,未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文化保育等領域,以創新思維傳承中華文明。  



如果你希望透過工作坊、展覽、攤位或教材形式讓學生深入學習中國木藝與古建築這個有趣主題,歡迎聯絡我們課程顧問聯絡!



Comments

Rated 0 out of 5 stars.
No ratings yet

Add a rating
bottom of page